【导读】高中政治《实践及其特征》。更多招考资讯,备考干货,笔试资料,辅导课程,时政资料欢迎关注金标尺教育获取。
一、说教材
教材是教师执教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依据。因此,我首先谈一谈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必修四在整个高中政治学习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第六课主要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认识论部分,有相对独立性特点。第一框题《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是认识论学习的开篇一课,也是关键一节,是否理解和理解程度如何直接影响本部分内容的掌握与运用。本课分为二个目题,第一目分析了实践的含义、形式、特点;第二目分析了实践为什么是认识的基础。
二、说学情
教学之路从认识学生开始,下面我来谈一谈学情。
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学生,在心理思维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求知探究能力,对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问题善于合作探究、勇于思索、乐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在认知结构上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对于什么是认识,什么是实践,什么是正确认识的来源与检验标准有了自己生活化、经验化的理解,所以不应该只大量灌输和拓展较多的空洞理论,应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借助感人的生活素材和熟悉的生活案例来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在社会生活中体悟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发展动力、检验标准和最终目的,让每一位学生能够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多元的、和谐的发展。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实践的含义、构成要素;理解实践的特点;联系实际分析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实践和认识关系原理,使学生树立科学实践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运用实践的观点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四、说教学重难点
依据《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重点】
实践的概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难点】
实践的特点、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主要采用了活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分析完教材,制定好教学方法,我再来具体谈谈这节课的教学过程。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从新课导入、新课讲授、巩固提高、小结作业四个环节展开教学。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环节一:导入新课
本环节我通过展示马克思生前最喜爱的一则寓言引出本课主题。
哲学家问船夫:“你懂数学吗?”
“不懂。”船夫说。
“你的生命价值失去了三分之一,”哲学家说,“你懂哲学吗?”
“更不懂。”
哲学家感慨:“那你的生命价值就失去了一半!”
一个巨浪把船打翻,哲学家掉在河里。船夫问:“你会游泳吗?”
“不会,不会!”
船夫说:“那你的生命价值就失去了全部。”
这样的导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顺利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环节二:新课讲授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将从教材的逻辑结构出发,着重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重点阐述“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等问题。本框题主要通过好朋友推介会、我心目中的朋友、让友谊之树长青、真正的朋友4个方面展开。
1.实践的含义
首先,采用问答的形式和同学们一起分解实践的含义,如实践的主体是什么、实践的对象、手段是什么来一步步引出实践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地能动性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从而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掌握实践的含义。接着,我会展示几个实例,让学生判断哪些属于实践,从而巩固学生对实践含义的掌握。
讨论:下列活动中哪些是实践?
A.蜜蜂筑巢
B.农民种庄稼
C.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D.科学家绘制人类基因组图谱
学生依据对实践的理解,区分一般活动和实践活动,深化对实践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2.实践的特点
首先让学生观看中国开展探月活动的视频,多媒体展示问题思考的以下问题:
A.中国开展探月活动能不能随心所欲?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
B.面对月球的低温高寒,我们是不是无能为力呢?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呢?
C.探月单个人能否完成?这说明实践活动具有什么特点?古代只能举头望明月,而现代却能登月探测,体现实践的哪一特点?
让学生结合自身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回答。
设置的每个问题都对应实践的一个特点,这样有利于学生对实践特点的理解与把握。
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在讲解本知识点时,通过4个探究活动来分析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不同表现。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在此我设置了品尝橙子活动,重现了活生生的现实情境,借助品尝橙子的活动,学生体会到想要知道橙子味道,就需要品尝,即实践。实现在讲解中深入浅出、化繁为简的理想目标,有利于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多媒体展示:对经济发展的要求的认识】思考是因为什么变化推动认识的发展?
【分析】P44页教材的探究活动,恩格斯的名言:是什么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学生可以结合在《经济生活》中的知识积累及现实生活的经验,思考并回答问题。
(3)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本知识点讲解围绕黄金周政策要不要废除,大致形成了两派。【多媒体展示“废除派”、“坚持派”的观点】
【多媒体展示“畅所欲言”】观点一:黄金周政策应该废除;观点二:黄金周政策应该坚持,对此你认同哪一观点,请说明理由。以四人小组讨论2分钟,然后推选一人代表小组发言。
面对黄金周政策的争议,如何检验黄金周政策的正确性?
在通过设置另一活动:“是真的吗?”,即将笔插进一个装满水的塑料袋中,水会不会漏出来?借此讲解为什么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设置生活化的情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围绕黄金周展开辩论性的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思维。借助一个小实验,巧妙地实现了对“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这一难点的突破。
环节三:巩固提高
在巩固提高环节,我会出示几句诗句:
1.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2.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行以求知,学以致用”
让学生从认识论角度,判断诗句或名言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通过此环节,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现的理解,突破难点。
环节四:小结作业
根据本框的内容特点及学生学习的特点,我会结合板书内容,采用归纳式小结。通过小结环节,使同学们对本节课形成更清晰的认识。
内容讲授完毕,我会给学生布置作业:
练一练
据医学史料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了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
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
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的?
(1)第一次输羊血成功,从而发现输血可以救治病人,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直到终于解决输血问题,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输羊血的成功及大量受血者残废和输人血的再次成功及一次输血医疗热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终因发现血型系统而使输血问题得以成功解决,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为救人而输血失败的原因,直至发现人的确定血型系统,从而最终解决输血问题,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