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说课丨高中历史《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更多招考资讯,备考干货,笔试资料,辅导课程,时政资料欢迎关注金标尺教育获取。
一、说教材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出自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的第18课,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维新派发动戊戌变法运动,宣传维新思想,从社会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开展革新;反洋教斗争中兴起的义和团运动展现了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反抗侵略的抗争精神。维新变法的失败,表明改良道路的受挫;义和团失败后,八国联军侵华将中国推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因此本课在单元中占有重要地位。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我设计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表格梳理等方法,梳理《辛丑条约》内容以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
2.通过阅读分析史料,理性分析维新变法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
3.通过问题探究与学习交流,对知识分子发动的维新变法和民众掀起的义和团运动的失败有深刻认识,同时感受到面对民族危机时,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热情权和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我设计的教学重点是理解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及其失败的主要原因;认识到《辛丑条约》的签订是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教学难点是全面认识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和局限,感受近代民族危机的加深和社会各阶级捍卫民族尊严的爱国之情。
二、说学情
备课是讲好一节课的前提,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因此在教学之前我会首先分析一下本阶段学生的情况。高一学生历史知识基础基本具备,抽象思维初步形成不断完善,而且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养成,注意力较为集中。但是高一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待提升,知识重要认识不够,联系知识能力不足,历史知识存在误区。
三、说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启示我们教学需要适当的方法,因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史料分析法等。讲授法可以凸显教师的主导地位,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多媒体演示法可以直观的展示历史信息,富有趣味性,学生更易接受;史料分析法能够提升学生阅读、解读史料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
在“让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理念的指导下,我确定如下学法:指导学生自学,阅读课本交流,培养学生筛选、利用历史资料能力。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积极交流与合作”,体验成功学习的快乐。
四、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进行本次说课的核心环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共分为五个环节。
(一)新课导入
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本环节采用视频导入的方式。
我首先向学生播放电影《精武门》的片段,引导学生感受国家受到的侮辱,激发学生的报效祖国,救亡图存的热情,顺势导入《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这节课。这样设计调动学生爱国的思想感情,更容易将学生引入新课的学习。
(二)新课讲授
第一幕:百日维新救中国
我请学生阅读公车上书的史料,随后请学生简单描述公车上书的过程。之后我请学生找一找康有为、梁启超为变法作了什么准备,并引导学生对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进行分析,得出“通过借助孔子来传播思想便于接受”的历史结论。
我请学生思考为甚戊戌变法又叫百日维新,由此引出学生对于“百日维新”失败的原因的思考,并请学生做出回答,我做出相应补充。随后我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并结合相应史料分析戊戌变法的影响是什么,引导学生从有利与不足两个方面进行思考,并分享成果。这样的设计能够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养成,提升学生历史解释能力。
第二幕:扶清灭洋义和团
我通过太平天国的知识引入义和团运动的学习,请学生自己找出义和团运动的时间、口号、结果三个历史信息,然后请学生分享,我做出相应评价。随后我请学生说一说对义和团的态度,引导学生一分为二的看待义和团的做法,我将趁热打铁讲解义和团的贡献引导学生树立爱国的思想。这样设计能够凸显教师主导地位,培养学生客观的评价历史现象。
第三幕:八国联军犯中华
我通过义和团运动顺势导入八国联军侵华史实的讲解,我请学生结合教材梳理八国联军侵华的过程,并请学生来分享自己的成果,我做出评价。随后我请学生们小组内部相互帮助将《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列成表格并在黑板上展示出来。随后我请学生对比《辛丑条约》与其他的《条约》的内容得出“《辛丑条约》危害更大”的结论,顺势导入对《辛丑条约》影响的分析。我提供史学家对于《辛丑条约》的评价的史料,结合教材内容,请学生小组讨论《辛丑条约》的影响,随后请学生展示成果。最后引导学生思考“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如何形成的?其过程是怎么样的?”,教师整理学生的回答,并通过表格展示。这样设计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前后知识联系的意识,提升学生总结、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三)巩固新知
我请学生观看历史学家对维新派的讲解视频。这样能够从历史学角度拓展学生的历史思维。
(四)课程小结
我询问学生今天学习学到什么?有什么收获呢?帮助学生记忆。
(五)课后作业
我引导学生课下思考“慈禧太后向八国宣战”的原因,这样便于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说课的最后一个部分板书设计,为了帮助学生清晰明了的理解课文内容,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 上一篇:说课丨高中历史《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 下一篇:说课丨高中历史《清朝的鼎盛与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