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每日时政】汇总 | 11月30日-12月06日。更多招考资讯,备考干货,笔试资料,辅导课程,时政资料欢迎关注金标尺教育获取。
★11月30日-12月6日时政汇总 ★
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首发圆满成功
2024年11月30日,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首次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新型运载火箭长征十二号完成首飞,成功将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技术试验卫星03星送入预定轨道。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全长约62米,采用二级构型设计,是我国首型4米级运载火箭,也是目前我国运载能力最大的单芯级运载火箭。(来源:新华社)
领导人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作出重要指示
2024年11月,领导人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作出重要指示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新时代新征程,要坚持守正创新,聚焦学习宣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SHZY思想,着力深化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着力增强学习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要坚持“两个结合”,扎根中国大地、赓续中华文脉、厚植学术根基,深入研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践中的重大问题,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培养高素质理论人才,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出更大贡献。(来源:新华社)
中国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460万公里
2024年11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国农村公路发展》白皮书。白皮书指出,农村公路是覆盖范围最广、服务人口最多、公益性最强的交通基础设施,是农村地区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交通方式。截至2023年底,农村公路总里程增长到460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84.6%,形成了“外通内联、通村畅乡、客车到村、安全便捷”的农村交通运输网络,带动了农村地区整体面貌发生巨变。(来源:新华社)
我国计划2035年建成下一代北斗系统 2029年左右开始发射组网卫星
2024年11月28日,从纪念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建设三十周年座谈会上了解到,我国将建设技术更先进、功能更强大、服务更优质的下一代北斗系统,计划2029年左右开始发射组网卫星,2035年完成系统建设。(来源:新华社)
全球首艘商用液化二氧化碳运输船交付
2024年11月29日,由中国船舶大连造船自主研发建造的全球首艘商用液化二氧化碳运输船在辽宁大连交付国外用户。据介绍,该船交付后,将服务于挪威的世界首个大型商用液化二氧化碳海底封存项目。(来源:央视新闻)
《求是》杂志发表领导人重要文章
2024年12月1日,《求是》杂志发表领导人重要文章《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文章强调,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SHZY不动摇,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重要,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来源:新华社)
坚定战略自信 勇于担当作为 全面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2024年12月2日,领导人在第四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在当前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但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他指出,自2013年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各方共同努力,共建“一带一路”始终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合作范围不断扩大、合作层次不断提升,国际感召力、影响力、凝聚力不断增强。
领导人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开放绿色廉洁、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的指导原则,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为指引,以互联互通为主线,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相结合、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科学布局和动态优化相结合、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相结合,统筹深化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和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建设,统筹巩固传统领域合作和稳步拓展新兴领域合作,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不断拓展更高水平、更具韧性、更可持续的共赢发展新空间。(来源:新华社)
南极中山国家大气本底站正式业务运行
2024年12月1日,南极中山国家大气本底站当天正式业务运行。这是我国首个境外大气本底站,也是第9个纳入业务运行的大气本底站。(来源:新华社)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全线贯通
2024年12月2日,我国单管输气量最大的天然气管道——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全线贯通,年输气能力增至380亿立方米,达到最高水平。(来源:新华社)
“2024年十大流行语”发布!
2024年12月2日,《咬文嚼字》发布“2024年十大流行语”。上榜热词为:“数智化、智能向善、未来产业、city不city、硬控、水灵灵地、班味、松弛感、银发力量、小孩哥/小孩姐”。(来源:新华社)
领导人向2024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致贺信
2024年12月3日,领导人向2024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致贺信时指出,读懂中国,需要读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今天的中国正在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积极打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中国期待同各国携手创造有利发展的环境和条件,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推动实现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世界各国现代化,谱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篇章。
2021年,领导人在视频致辞中指出:“读懂今天的中国,必须读懂中国共产党。”2023年,领导人在贺信中强调“读懂中国,关键要读懂中国式现代化”。
2024“读懂中国”国际会议3日在广州开幕,主题为“将改革进行到底——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发展新机遇”。(来源:新华社)
领导人向2024世界传统医药大会致贺信
2024年12月3日,领导人向2024世界传统医药大会致贺信时指出,传统医药是人类文明创造的成果,需要代代守护、传承精华,也需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中医药作为传统医药的杰出代表,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中国始终坚持发展现代医药和传统医药并重,推动中西医药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传统医药发展之路。2024世界传统医药大会当日在北京开幕,主题为“多元 传承 创新:让传统医药造福世界”。(来源:新华社)
奥运冠军谌龙入选世界羽联名人堂
2024年12月3日,世界羽联宣布,奥运冠军、中国羽毛球队前队员谌龙入选2024年世界羽联名人堂。(来源:新华社)
零关税:助力全球南方共同发展的中国担当
自2024年12月1日起,中国给予包括33个非洲国家在内的所有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成为实施这一举措的首个发展中大国和世界主要经济体。(来源:新华社)
中央广电总台发布2025年春晚吉祥物形象
2024年12月2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发布官方吉祥物形象“巳升升”。“巳升升”以青绿色为主调,象征春意盎然、蓬勃生机。结合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巳巳如意,生生不息”的主题,“巳升升”呈现出扑面而来的如意气息。(来源:新华社)
领导人向“声援巴勒斯坦人民国际日”纪念大会致贺电
2024年11月26日,联合国举行“声援巴勒斯坦人民国际日”纪念大会,领导人向大会致贺电。领导人指出,巴勒斯坦问题是中东问题的核心,关乎国际公平正义。当务之急是全面有效执行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尽快停火止战,缓和地区局势。根本出路是把“两国方案”落到实处,推动巴勒斯坦问题政治解决,建立以1967年边界为基础、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享有完全主权的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实现巴勒斯坦人民建国权、生存权、回归权。(来源:新华社)
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发布
2024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
行动方案提出,以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为出发点、落脚点,以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为基本前提,以调结构、促改革为主要途径,处理好调整结构与深化改革、建强网络与畅通末梢、打造枢纽与优化布局的关系,促进全社会物流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提高物流组织化程度和效率,促进物流与产业融合创新,加强协同衔接和要素保障,解决物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统筹推动物流成本实质性下降,有效降低运输成本、仓储成本、管理成本,为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提供有力支撑。
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力争降至13.5%左右。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实现新突破,货物运输结构进一步优化,铁路货运量、铁路货运周转量占比力争分别提高至11%、23%左右,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保持较快增长。
行动方案明确了5方面20项重点任务,包括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健全国家物流枢纽与通道网络、加强创新驱动和提质增效、加大政策支持引导力度等。
改革是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根本出路。行动方案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作为第一任务加以推进,明确了推进铁路重点领域改革、推动公路货运市场治理和改革以及推进物流数据开放互联3项重点任务。(来源:新华社)
领导人会见新加坡国务资政李显龙
2024年11月26日,领导人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会见新加坡国务资政李显龙。领导人指出,今年是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30周年。30年间,苏州工业园区从“池塘洼地”变成“创新之城”,树立了两国合作的生动样板,也是新加坡重要参与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面对风险和挑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坚持团结合作、开放包容才是人间正道。(来源:新华社)
“中国天眼”发现脉冲星数量突破1000颗
2024年11月26日,中国天眼FAST发现脉冲星数量已突破1000颗,超过同一时期国际其他望远镜发现脉冲星数量的总和。脉冲星是宇宙中一种旋转的中子星。(来源:央视新闻)
朱雀二号改进型遥一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2024年11月27日,朱雀二号改进型遥一运载火箭在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发射升空,将搭载的光传01、02试验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来源:新华社)
我国3个非遗项目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24年12月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通过评审,决定将“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羌年”“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3个遗产项目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来源:央视新闻)
中办、国办: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打造韧性城市
2024年12月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意见要求,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要融合,以信息平台建设为牵引,以智能设施建设为基础,以智慧应用场景为依托,推动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构建智能高效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体系,持续提升城市设施韧性、管理韧性、空间韧性,推动城市安全发展。
意见主要目标是:到2027年,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对韧性城市建设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到2030年,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推动建成一批高水平韧性城市,城市安全韧性持续提升,城市运行更安全、更有序、更智慧、更高效。(来源:新华社)
2024年“宪法宣传周”来了!
2024年12月4日是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12月1日至7日是第七个“宪法宣传周”。今年“宪法宣传周”主题是: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来源:新华社)
长六改火箭成功发射千帆极轨03组卫星
2024年12月5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千帆极轨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来源:新华社)
领导人同柬埔寨人民党主席、参议院主席洪森会谈
2024年12月3日,领导人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同柬埔寨人民党主席、参议院主席洪森举行会谈。领导人表示,中方始终将柬埔寨作为周边外交重点方向,愿同柬方携手打造高质量、高水平、高标准的新时代中柬命运共同体。双方一要坚定相互支持,巩固铁杆友谊。二要深化交流互鉴,共谋发展振兴。三要把握合作机遇,开拓共赢新局。中方愿同柬方以落实新版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为主线,不断充实“钻石六边”合作架构,制定“工业发展走廊”和“鱼米走廊”合作规划,推动重点合作项目落地见效,助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柬埔寨“五角战略”高质量对接。(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