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每日时政】汇总 | 12月21日-12月27日。更多招考资讯,备考干货,笔试资料,辅导课程,时政资料欢迎关注金标尺教育获取。
★12月21日-12月27日时政汇总 ★
领导人出席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并发表重要讲话
2024年12月20日,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在澳门东亚运动会体育馆隆重举行。
领导人指出,澳门回归祖国25年来,“一国两制”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得到有效维护;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跃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增强;对外合作持续扩大,“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作用日益彰显。
领导人强调,澳门回归祖国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向世人证明,“一国两制”具有显著制度优势和强大生命力,是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好制度,是服务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好制度,是实现不同社会制度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好制度,必须长期坚持。“一国两制”蕴含的和平、包容、开放、共享的价值理念,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值得共同守护。
领导人指出,香港、澳门回归以来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继续推进“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需要把握好以下4条:一要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二要维护高水平安全、推动高质量发展。三要发挥独特优势、强化内联外通。四要弘扬核心价值、促进包容和谐。
领导人对新一届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提出4点希望:一是着力推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二是着力提升特别行政区治理效能,三是着力打造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四是着力维护社会祥和稳定。(来源:新华社)
领导人出席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欢迎晚宴并发表重要讲话
2024年12月19日,领导人出席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欢迎晚宴并发表重要讲话。
领导人表示,过去5年,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取得新成效,民生福祉水平迈上新台阶,爱国爱澳政治社会基础日益巩固,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大幅提升。这5年澳门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得益于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得益于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大力支持,得益于国际社会积极参与,是特别行政区政府团结社会各界拼出来、干出来的。
领导人对澳门提出3点期许,一是登高望远,更加积极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发展战略,在国际舞台上展现更大作为。二是海纳百川,在爱国爱澳旗帜下更加开放包容、团结聚力,广纳天下英才,共建美好澳门。三是锐意进取,展现更大魄力,勇于变革、敢于创新,更好发挥“一国两制”制度优势,开创澳门发展新局面。(来源:新华社)
“汉语盘点2024”年度字词揭晓
2024年12月20日,“汉语盘点2024”年度字词揭晓:“智”“新质生产力”变”“人工智能(AI)”分别当选年度国内字、国内词、国际字、国际词。(来源:央视新闻)
我国科学家获取人类首份月背古磁场信息
2024年12月,我国科学家通过分析嫦娥六号月球样品,获得人类首份月背古磁场信息,填补了月球磁场中晚期演化的数据空白,为研究月球磁场演化、探秘“月球磁场发电机”提供重要依据。(来源:新华社)
全球首个!上海港集装箱年吞吐量突破5000万标箱
2024年12月22日,上海港2024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000万标箱,成为全球首个突破5000万大关的集装箱码头。(来源:新华社)
我国5G用户数突破10亿户
2024年12月2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1月末,我国5G移动电话用户达10.02亿户,比上年末净增1.8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的56%,占比较上年末提高9.4个百分点。(来源:新华社)
全国耕地面积19.29亿亩 增加1120.4万亩
2024年12月,根据2023年度全国国土变更调查结果,全国耕地面积19.29亿亩,增加1120.4万亩,耕地布局进一步优化,从“南减北增”转为“南北双增”。(来源:央视新闻)
第十一届全国大众冰雪季启动
2024年12月21日,第十一届全国大众冰雪季启动仪式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举行,本届全国大众冰雪季以“欢乐冰雪 共创未来”为主题。(来源:新华社)
2024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在南京开幕
2024年12月20日,2024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在南京开幕,本届大会以“加快打造智能制造升级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题。(来源:央广网)
国际编号为361712号的小行星命名为“刘徽星”
2024年12月23日,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国际编号为361712号的小行星被命名为“刘徽星”,以表达对中国魏晋时期数学家刘徽及其代表的中国数学的崇高敬意。(来源:新华社)
加入国际公约20年我国非遗保护成绩斐然
2024年是我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周年。20年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我国非遗保护工作成绩斐然——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世界第一;国务院公布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557项;文化和旅游部认定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056名;列入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项目10万余项;创新设立23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来源:新华社)
明年将从5个方面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2024年12月23至24日,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2025年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打好政策“组合拳”。一是提高财政赤字率,加大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二是安排更大规模政府债券,为稳增长、调结构提供更多支撑。三是大力优化支出结构、强化精准投放,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四是持续用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促进财政平稳运行、可持续发展。五是进一步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增强地方财力,兜牢基层“三保”底线。(来源:央视新闻)
我国最大石化产业基地全面建成
2024年12月18日,浙江宁波石化基地年炼油能力突破5000万吨级,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来源:新华社)
世界海拔最高!华能纳古光伏电站一期项目今日并网发电
2024年12月24日,世界海拔最高的光伏项目——华能纳古光伏电站一期项目在云南迪庆并网发电。电站所在地最高海拔超5240米。(来源:央视新闻)
监察法完成修改 推进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
2024年12月2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监察法的决定,自2025年6月1日起施行。监察法是对国家监察工作起统领性和基础性作用的反腐败国家立法,是党和国家监督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源:新华社)
我国第一大税种增值税有了专门法律
2024年12月2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增值税法,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我国第一大税种增值税有了专门法律,税收立法再进一程。(来源:新华社)
每年9月为全国科普月
2024年12月2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其中规定,每年9月为全国科普月。(来源:新华社)
“12356”将成为全国统一心理援助热线
2024年12月25日,从国家卫生健康委获悉,“12356”作为全国统一心理援助热线电话号码,近期有望投入运行。到2025年5月1日0时前,各地现有心理援助热线将与“12356”连接,实现一个号码接通心理援助热线。(来源:新华社)
我国深远海科考及文物考古再添“重器” “探索三号”交付
2024年12月26日,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探索三号”在广州南沙交付。此船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是我国首艘具备全球(含极区)深远海探测和冰区载人深潜支持能力的综合科考船。(来源:新华社)
优化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
2024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优化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的意见》。在扩大专项债券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方面,《意见》明确,实行专项债券投向领域“负面清单”管理,未纳入“负面清单”的项目均可申请专项债券资金;在专项债券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方面实行“正面清单”管理,提高用作项目资本金的比例,以省份为单位,可用作项目资本金的专项债券规模上限由该省份用于项目建设专项债券规模的25%提高至30%。(来源:新华社)
2023年GDP比初步核算数增加33690亿元
2024年12月,依据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制度和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并同步实施城镇居民自有住房服务核算方法改革,国家统计局对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进行了修订。修订后,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294272亿元,比初步核算数增加33690亿元,增幅为2.7%。(来源:央视新闻)
稳居世界第一!2024年长江干线港口货物吞吐量预计超40亿吨
2024年12月26日,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预计长江干线港口货物吞吐量40.2亿吨,同比增长3.9%。这是长江干线年度港口货物吞吐量首次超过40亿吨大关,再次稳居世界内河第一位。(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