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每日时政】汇总 | 03月29日-04月03日。更多招考资讯,备考干货,笔试资料,辅导课程,时政资料欢迎关注金标尺教育获取。
★3月29日-4月03日时政汇总 ★
全国首批载人类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颁发
2025年3月28日,中国民航局向广东和安徽的两家公司同时颁发了载人类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这是全国首批载人类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标志着中国低空经济“载人时代”序章正式开启。(来源:新华社)
新一代人造太阳实现“双亿度”!中国可控核聚变技术再突破
2025年3月28日,从中核集团获悉,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首次实现原子核和电子温度均突破一亿度,综合参数大幅跃升,中国可控核聚变技术取得重大进展。(来源:央视新闻)
领导人会见孟加拉国临时政府首席顾问尤努斯
2025年3月28日,领导人会见孟加拉国临时政府首席顾问尤努斯时指出,中国对孟加拉国的睦邻友好政策保持高度稳定性和延续性,坚定奉行面向全体孟加拉国人民的睦邻友好政策,坚持同孟方做彼此信赖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今年是中孟建交50周年和中孟人文交流年。(来源:新华社)
领导人会见国际工商界代表
2025年3月28日上午,领导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国际工商界代表。
领导人记强调,改革开放使中国快速进入世界市场、大踏步赶上时代,重要一条就是积极利用外资。外资企业来华投资,带动了中国经济增长和就业,促进了中国技术和管理进步,助推了中国改革开放。实践证明,外资企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参与者,是中国改革开放和创新创造的重要参与者,是中国联通世界、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参与者。
领导人指出,多年来,中国一直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和稳定锚,正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中国正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利用外资的政策没有变也不会变。中国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拥有全球最大规模中等收入群体,蕴含着巨大投资和消费潜力。中国致力于高质量发展,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加快推进,产业配套能力强,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最佳应用场景。中国已经形成比较健全的利用外资法规政策体系和工作体系,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积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中国长期保持政局稳定、社会安定,是世界公认的最安全国家之一。这些表明,中国事业舞台大,市场前景广,政策预期稳,安全形势好,正是有利于外资企业投资兴业的一方沃土。中国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必然是外商理想、安全、有为的投资目的地,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相信中国就是相信明天,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
领导人强调,中国将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为重点,进一步扩大开放;保障在华外资企业同等享受国民待遇,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加强同外商沟通交流,为其来华贸易投资尽可能提供便利,依法保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多边主义是解决世界面临困难挑战的必然选择,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来源:新华社)
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首次迈上20亿千瓦台阶
2025年3月,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月底,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首次达到20亿千瓦。“十四五”以来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实现翻番,累计增长了103.1%。(来源:人民日报)
中办国办印发《实施方案》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
2025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粮食安全是战略问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一个重要抓手。
《方案》指出,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为首要任务,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验收、管护机制,优化建设布局,明确建设时序,加大投入力度,做到新建和改造并重、数量和质量并重、建设和管护并重,真正把具备条件的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适宜耕作、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现代化良田,进一步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到2035年,力争将具备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累计改造提升4.55亿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3亿亩。
(一)建设标准。以“一平”(田块平整)、“两通”(通水通路)、“三提升”(提升地力、产量、效益)为基本标准。
(二)建设内容。因地制宜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统筹开展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综合治理,将建设重点放在田内。
(三)建设布局。优化高标准农田建设空间布局和时序安排,优先在东北黑土地区、平原地区、具备水利灌溉条件地区以及粮食产量高和增产潜力大地区开展建设,可不局限于永久基本农田。
(四)建设分区。依据区域资源禀赋、耕作制度和行政区划等,将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分为7个区域。
(五)分级规划。构建国家、省、市、县四级规划方案体系,指导有序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来源:新华社)
我国在南海东部海域勘探发现亿吨级油田
2025年3月31日,我国在南海东部海域勘探发现惠州19-6亿吨级油田。这是我国首次探获海上深层—超深层碎屑岩大型整装油田。(来源:央视新闻)
国家标准《住宅项目规范》落地
2025年3月31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国家标准《住宅项目规范》。新规范规定了新建住宅建筑层高不低于3米,4层及以上住宅设置电梯;提高了墙体和楼板隔声性能;提高了户门、卫生间门的通行净宽;提高了阳台等临空处栏杆高度;要求公共移动通信信号覆盖到公共空间和电梯轿厢内;要求空调室外机安装在专用平台;规定了不同气候区供暖、空调设施设置要求等。新规范将于2025年5月1日起施行。(来源:新华社)
我国成功发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六号
2025年3月30日,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六号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该卫星主要用于开展多频段、高速率卫星通信技术验证。(来源:央广网)
中国创新能力综合排名第10位
2025年3月31日,在中关村论坛上发布的《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24》显示,2024年中国国家创新指数综合排名世界第10位,是近十余年来进步最快的国家,也是唯一进入世界前十行列的中等收入国家。(来源:央视新闻)
《求是》杂志发表领导人重要文章
2025年4月1日,《求是》杂志发表领导人重要文章《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文章指出,在新时代科技事业发展实践中,我们不断深化规律性认识,积累了许多重要经验。主要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坚持“四个面向”的战略导向,坚持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坚持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坚持培育创新文化,坚持科技开放合作造福人类。
文章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必须充分认识科技的战略先导地位和根本支撑作用,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我们要建成的科技强国,必须具备以下基本要素:一是拥有强大的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持续产出重大性、颠覆性科技成果。二是拥有强大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有力支撑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三是拥有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和引领力,成为世界重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四是拥有强大的高水平科技人才培养和集聚能力,不断壮大国际顶尖科技人才队伍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五是拥有强大的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形成世界一流的创新生态和科研环境。
文章指出,要以“十年磨一剑”的坚定决心和顽强意志,只争朝夕、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把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变为现实。第一,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第二,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重要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融合的基础是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融合的关键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融合的途径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第三,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充分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第四,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构筑人才竞争优势。第五,深入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科技开放合作。(来源:新华社)
领导人同印度总统穆尔穆就中印建交75周年互致贺电
2025年4月1日,领导人同印度总统穆尔穆就中印建交75周年互致贺电。领导人指出,中印关系发展历程表明,做相互成就的伙伴、实现“龙象共舞”是双方的正确选择,完全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来源:新华社)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2025年3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条例》《关于二十届中央第四轮巡视情况的综合报告》。会议强调,要坚持和加强党对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的领导,继续发挥督察利剑作用,进一步压实各地区各部门抓好美丽中国建设的政治责任。要牢牢牵住责任制这个“牛鼻子”,强化大局意识,保持严的基调,敢于动真碰硬,持续发现问题,认真解决问题,提高对党中央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的执行力。(来源:新华社)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意见》
2025年3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意见》。意见部署了23项政策举措,涉及构建覆盖各类主体的社会信用体系,夯实社会信用体系数据基础,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监管和治理机制,提高社会信用体系市场化社会化水平等5个方面。意见指出,构建覆盖各类主体、制度规则统一、共建共享共用的社会信用体系,推动社会信用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各环节重要融合,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维护公平有序竞争市场秩序、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来源:央广网)
我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
2025年4月1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主要用于开展手机宽带直连卫星、天地网络融合等技术试验验证。(来源:新华社)
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将于4月29日至30日举办
2025年于4月29日至30日,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将在福建省福州市举办。2025年,是“数字福建”建设25周年,也是领导人正式提出推进“数字中国”建设10周年。此次峰会的主题是“二十五载奋进路 数字中国谱新篇——数智引领高质量发展”。(来源:央视新闻)
“九天揽月——中国探月工程20年”展览在国博举办
2025年4月1日,“九天揽月——中国探月工程20年”展览在国家博物馆对公众展出。本次展览包含全球首次对比展出月球正面、背面样品,上百件珍贵实物与图文史料首度集体亮相,是探月工程20年系列活动之一。展览系统展示中国探月工程自2004年立项以来,以“绕、落、回”三步走战略为引领,走出的一条高质量、高效益的月球探测之路。(来源:新华社)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
2025年4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意见明确,完善价格治理机制应当坚持以下原则:坚持SHZY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系统观念、综合施策;坚持问题导向、改革创新;坚持依法治价。意见全文内容涵盖价格改革、价格调控、价格监管等价格工作各领域,部署健全四个机制,即健全促进资源高效配置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创新服务重点领域发展和安全的价格引导机制,完善促进物价保持合理水平的价格调控机制,优化透明可预期的市场价格监管机制。通过健全四个机制,加快构建市场有效、调控有度、监管科学的高水平价格治理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水平,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来源:新华社)
第34个全国税收宣传月启动
2025年4月1日,主题为“税收·法治·公平”的第34个全国税收宣传月正式启动。(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