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更接地气·“三农”应知应会(八)。更多招考资讯,备考干货,笔试资料,辅导课程,时政资料欢迎关注金标尺教育获取。
2.1.3、推动三农工作的动力
二十大报告在第五部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中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三个一,三个战略,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断推进三农工作的根本动力来源和出路所在。
科技、人才、创新,这三者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其中,人才是第一资源,也是本源。
创新,不会自动发生,而只能靠人才。没有人才,就没有创新。人才之所以称之为人才,是因为其能够想到别人没有想到的,看到别人没有看到的,做到别人没有做到的。创新有很多种类型,其中之一是科技创新。科技之所以是第一生产力,正因为其具有创新性农业科技,是推动农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是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动力。这是因为,只有通过农业科技创新,才能够让单产水平更高,产品质量更好,生产成本更低,从而也使得生产效益更高。
2.2、加快推进农业强省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今年四川“三农”工作这样干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作为农业大省,四川如何抓好“三农”工作以稳住“压舱石”、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夯实基本盘?1月15日,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明确提出要着重从聚焦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升农民生活质量水平、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等方面找准方向、力求突破,力争每一年都能看到新变化新进展。
2.2.1、形势:“三农”发展呈现许多新趋势新特征
2025年,四川“三农”工作面临什么样的形势?会议指出,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我省“三农”发展呈现许多新趋势新特征。
这些新趋势新特征的首要表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更加重大。
“主要农产品稳定可靠供给是应对外部冲击的基础保障。”农业农村厅厅长蒋刚说,四川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全国生猪养殖第一大省和“南菜北运”生产基地。因此,立足服务大局,四川必须抓好农业生产,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其次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需求更加迫切。在省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李文星看来,四川丘陵山地多、人均耕地少且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经营方式较为传统,农业生产效率、比较效益总体偏低。因此,如何以科技引领农业生产、全面提升农业综合效益,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待解决的现实课题。
再次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趋势更加明显。省委农办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四川城乡社会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从乡村看,全省大部分农村人口老龄化、村庄空心化交织凸显。这既需要四川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也需要进一步畅通城乡经济循环,为全省扩内需、稳增长提供坚实支撑。
- 上一篇:更接地气·“三农”应知应会(七)
- 下一篇:更接地气·“三农”应知应会(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