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答题更专业•50个法治热点(三十二)。更多招考资讯,备考干货,笔试资料,辅导课程,时政资料欢迎关注金标尺教育获取。
四 消费权益类
(三十三)消除“反向抹零”
保护消费者权益
【背景资料】
辽宁大连一男子和朋友在海鲜大排档吃饭结账时发现账单不对劲,仔细一看才发现总共消费了930,9元,收款时竞被“反向抹零”收取931元。男子一脸疑惑找到收银员讨说法,对方称这是正常的“四舍五人”,抹零头超过5就往上抹,反之就往下抹,男子表示从来没听说过抹零还能往上抹。而店员反倒觉得男子不可思议,呛了一句“你要是差这一毛钱我转给你好吧?”男子将视频发到网上,引发网友热议,相关话题冲上热搜。目前,涉事餐馆就此事致歉,表示当日系统抹零操作不当,愿意接受相关部门处理。
【事件解读】
现实中,不少商家在和消费者结账时都会去掉零头金额,商家通过一点点地让利,既能凑整数方便计算,又能“讨好”顾客、提升形象,可谓一举两得。而“反向抹零”的商家确实比较见这种行为是对消费者权益的漠视,理当得到治理与纠正
之所以该事件被曝光后引发众人的关注和热议,并一度登上热搜,就在于商家的行为实在反常,超出了大多数人的正常认知,同时也是一种违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则规定,经营者不得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商品,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费用。经营者因价格违法行为致使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多付价款的,应当退还多付部分: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在通行的市场交易规则和约定俗成的惯例中,商家给予消费者价格优惠,在结账时“抹零”或赠送一些赠品是其吸引消费者、赢得市场份额的正常经营行为。如“双十一”或各大节日,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商家,均推出花样众多的“价格战”“优惠战”。但是,超出合理价格多收钱是万万不可以的,“反向抹零”更不可取。这种行为是收取未予标明的费用,相关“零头”既不是商品或服务的价格,更不是“小费”,而是消费者不应支出的额外费用。故而,“反向抹零”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是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的“薅羊毛”,也是价格违法行为。如果在消费者提出异议后,商家依然拒不退还,或者讽刺挖苦消费者,或者以糖果等替代“抹零”行为,
- 上一篇:答题更专业•50个法治热点(三十一)
- 下一篇:答题更专业•50个法治热点(三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