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答题更专业•50个法治热点(五十一)。更多招考资讯,备考干货,笔试资料,辅导课程,时政资料欢迎关注金标尺教育获取。
(四十九)深挖“手机贷”如何利用高额利息牟利
【背景资料】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您听说过“出租手机套现、分期偿还租金"的借贷服务吗?签订租金分期协议得到的手机,还没有收货就转售回收套现,而后续需要交的所谓“租金”竟高达手机市价的2倍,换算年化利率超过400%。
近期,这种新型非法放贷手法在市场上出现,一些现金贷公司将手机变成拓展业务的新媒介以手机回租等形式变相发放贷款。号称“零抵押”“低月租”的“手机贷”,如何利用高额利牟利甚至让消费者“机钱两空”?
【事件解读 】
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新型非法放贷手法,即一些现金贷公司以手机为媒介,通过回租等形式变相发放贷款。这种号称“零抵押”“低月租”的“手机贷”,实则暗藏高额利息,甚至让消费者陷人“机钱两空”的困境。针对这一现象,我认为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和思考。
现金贷公司利用手机这一普及度极高的电子产品,将手机变成拓展业务的新媒介。通过回租手机等名义,变相发放贷款。虽然号称“零抵押”“低月租”,但实际上,这种“手机贷”的利息极高,年化利率往往超过正常贷款利率的数倍,甚至达到数百倍。一些不法分子通过虚假宣传隐瞒真相等手段,诱导急需用钱的消费者陷人这种高利贷陷阱。
由于高额利息和不合理的费用,消费者往往需要支付远超实际借款金额的还款金额,导致经济损失惨重。在申请“手机贷”的过程中,消费者需要提供大量个人信息,包括身份证、通讯录等敏感数据。这些信息一旦泄露,可能被不法分子用于诈骗、骚扰等违法活动。
面对高额的还款压力和不断催收的电话、短信等骚扰,消费者可能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这种新型非法放贷手法扰乱了正常的金融市场秩序,破坏了金融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部分不法现金贷公司的行为,让整个金融行业都蒙上了阴影,损害了金融行业的整体形象。
这种新型非法放贷手法“手机贷”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还扰乱了市场秩序。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打击和防范。同时,消费者也应提高警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陷人这种高利贷陷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维护一个健康、有序的金融市场环境。
- 上一篇:答题更专业•50个法治热点(五十)
- 下一篇:答题更专业•50个法治热点(五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