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更接地气·“三农”应知应会(四)。更多招考资讯,备考干货,笔试资料,辅导课程,时政资料欢迎关注金标尺教育获取。
“三生融合”既是发展理念,又是居条件。综合治理农村突出环境问题,必须针对痛点和难点。一种全新的发展方式。坚持生活、生产、生态“三生”一体,实现美丽生活、美丽经济、美丽生态“三美”融合,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之路,既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1.3.3、案例
白沙县地处海南中部生态核心区,8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地区。针对这一县情实际,围绕生态保护和新农村建设工作,创新离乡不失地的生态移民搬迁模式,打造差异化、特色化的美丽乡村,并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乡村旅游,将绿水青山转变成为了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实现了生态环境与群众生产生活改善双提升。
(一)以“三生融合”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生态移民搬迁中综合选址、实施批次搬迁新村选址均在距离县城较近、交通便利、公共服务覆盖到位的区域,解决了以往行路难、就医难上学难、饮水难、就业难、增收难等突出问题。新村建设整合土地资源,集中村民居住,并推广装配式建筑,配套建设光伏发电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路灯等节能环保设施。同时,村民搬迁后离乡不失地,产业发展条件更便利,生产方式由原来的制干胶卖胶片转变为直接卖胶水,收入来源也由原来的单靠橡胶转变为橡胶、绿茶、食用菌、务工等多渠道增收。
(二)以“三生融合”促进美丽乡村建设。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线,以生态环境保护、绿色特色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等为抓手,改善村庄环境,实现了从禽畜无序散养到林下圈养、从砍柴烧火到气代柴薪、从乱堆乱放到摆放有序、从杂草丛生到瓜果飘香的转变。在乡村环保治理方面,由原来依靠环保部门管理转变为“部门管理+群众监督+社会参与”,以保护生态谋发展、利用生态促增收的理念深人民心。
(三)以“三生融合”推动产业提档升级。推动群众向良好生态理念和生产生活方式转变传统农业产业提档升级为一二三产,农民由单纯的“割胶工”转变为“割胶工+护林员(河道管理员)”“割胶工+服务员(工人)”,山兰米产业由原来田间地头直达销售市场转变为包装生态品牌、文化品牌或精深加工为山兰米酒后再增值上市,黎族音乐由民间日常活动转变为建设黎音部落美丽乡村的特色元素,群众增收结构由“单一”转向“多元”
1.4、三治
1.4.1、名词解释
“三治”:自治、法治、德治
1.4.2、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 上一篇:更接地气·“三农”应知应会(三)
- 下一篇:更接地气·“三农”应知应会(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