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答题更专业•50个法治热点(五)。更多招考资讯,备考干货,笔试资料,辅导课程,时政资料欢迎关注金标尺教育获取。
错率14.3%,在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行政复议制度也暴露出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吸纳行政争议的入口偏窄,部分行政争议无法进人行政复议渠道有效解决;二是案件管辖体制过于分散,群众难以找准行政复议机关,不利于将行政争议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三是案件审理机制不够健全,审理标准不统一,影响办案质量和效率。所谓“问题倒逼改革”,本次修改行政复议法,改革行政复议制度,可以说,正是由于行政复议领域存在的这些突出问题“倒逼”而产生的。修法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要通过修法着力突破行政复议面临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切实解决制约行政复议有效发挥功能的突出问题,从而充分发挥行政复议解决争议、提供有效权利救济的法治功能。
(五)首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出台!
【背景资料】
2023年10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第766号国务院令,公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这是我国出台的第一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旨在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环境,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事件解读】
统计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10.79亿,未成年网民规模突破1.91亿。
“未成年人在通过网络便利和丰富学习与生活的同时,也面临着违法和不良信息侵害、个人信息泄露、网络沉迷、网络欺凌等诸多风险。保障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成为网络空间治理的一项重点任务。”国家网信办副主任王崧表示,条例回应了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关切,标志着我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治建设进人新阶段。
司法部立法一局局长张耀明介绍,条例聚焦突出问题,结合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和网络空间的规律特点,细化未成年人保护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网络安全法的已有制度,提高了法律制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比如,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条例规定了监护人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增强个人信息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指导未成年人行使相关权利等义务;提出个人信息处理者严格设定未成年人个人信息访问权限、开展个人信息合规审计的要求等。
在防治网络沉迷方面,条例要求提高教师对未成年学生沉迷网络的早期识别和干预能力,加强监护人对未成年人安全合理使用网络的指导;网络服务提供者要合理限制未成年人网络消费数额,防范和抵制流量至上等不良价值取向;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要建立完善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游戏规则。
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为广大青少年创造了无限可能。然而,网络上的一些违法和不良信息也给其健康成长带来严重影响。
- 上一篇:答题更专业•50个法治热点(四)
- 下一篇:答题更专业•50个法治热点(六)